探索智能教育新路径
6月17日下午14:15分,人文学院全体教师齐聚至善厅2,一场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“AI融合助力专业教学研讨会”正式拉开帷幕。会议汇聚了来自学院不同专业的教师智慧,共同探索AI技术赋能人文社科教学与科研的创新模式与发展方向。
音乐学专业曹睿老师率先分享了《AI×艺术:智能化教学与科研的新范式》。她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、分析、表演教学以及音乐学研究中的革命性应用,展示了AI如何协助进行复杂乐谱分析、模拟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奏风格,甚至辅助生成具有研究价值的音乐作品。曹睿老师指出,AI不仅是高效的工具,更能激发音乐理论与创作的新思路,为音乐学科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研究疆域。
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陈小满老师则以《AI赋能教学——跨学科教学创新实践》为题,展示了AI如何成为打破学科壁垒的强力催化剂。她通过具体的教学项目案例,如利用AI生成工具辅助动态视觉设计、结合自然语言处理进行互动叙事创作等,生动呈现了AI技术如何促进学生融合艺术思维与技术逻辑,在跨学科实践中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。陈小满老师强调,AI赋能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。
视觉传达专业林舜美老师的报告《从工具到规则:AI知识产权和设计软件风格测试》则将目光投向AI应用中的关键法律与伦理议题。她详尽分析了师生在使用AI生成设计作品时面临的知识产权归属、版权风险等现实困境,并分享了针对主流AI设计工具进行的风格模仿能力测试结果。林舜美老师提醒,在拥抱技术便利的同时,必须建立清晰的规则意识,在教学和创作中引导学生合法、合规、负责任地使用AI。
商务英语专业陈都老师聚焦语言教学领域,带来《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与AI融合》的分享。她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智能写作批改系统、AI驱动的个性化口语陪练工具、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平台,构建更精准、高效的英语教学模式。陈都老师通过实际课堂应用案例,证明了AI辅助能够极大提升语言训练的即时反馈质量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路径设计。
信息中心的江绍兴老师压轴出场,带来极具实操性的《AI工具应用实操分享》。他不再停留于理念层面,而是现场演示了几款精选的AI工具在备课、资料搜集、内容生成、课堂互动设计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与实用技巧。江绍兴老师手把手的指导让教师们直观感受到AI技术降低工作负担、提升教学效能的巨大潜力,会场气氛活跃,教师们纷纷记录操作要点。
此次研讨会内容充实且极具前瞻性,从艺术创作、跨学科融合、知识产权规范到语言教学革新与工具实操,全面覆盖了AI技术融入人文教育的核心维度和挑战。它不仅为人文学院教师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交流契机,更清晰地勾勒出在AI浪潮下,人文学科教学与科研范式转型的可行路径与未来图景。人文学院正积极拥抱变革,致力于将人工智能的澎湃动力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、优化学术研究、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引擎。
【关闭】